《雨花石中意象之美》
作者 尹石
凡高雅精深的文化一定是“和者蓋寡”的“普氏價質觀”。——南京雨花石的玩昩、鑒賞、收藏亦然,在大衆文化中屬“小衆文化”。雨花石只是客體的存在,皆因多情人賦其“石不能言自可人”而美名曰“雨花石文化”而已。
今,雨花石研究者對雨花石的審美共識是:形、色、質、紋、意五要素。余亦讚同。可以説每一字都可以寫一篇文章,前已有陳章者。
作為畫家之本能,余“三句不離本行”還喜歡從雨花石的畫面“氣象説”分析一下。
“天垂象”!老子告訴我們,天地萬物皆由無中生有。雨花石一物亦由天生地造,純屬大自然造化而成。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問世百媚生。
其氣若何?女媧補天遺紅樓;
其態若何?剗襪步香階,手提金鏤鞋;其形若何?沉魚落雁風乍起;
其色若何?濃妝淡抹總相宜;
其質若何?金玉不可同月日……
大象有三:
1.天象;
2.圖象;
3.詩象。
▲天象,大自然既造有形之物,氣壯山河,又使無形之象,風雨飄搖;
▲圖象,人類生活過程中產生了圖文表象。人的主觀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理解而產生了繪畫藝術,即圖象。
圖象由原始的抽象~具象~再抽象的審美過程,這些都是人為的作品。西畫中從文藝復興以前的油畫基本上是寫實的具象,如逹.芬奇的《蒙娜麗莎》;而後來產生了印象派表現主義如莫奈、高更、凡高、庫爾貝的現實主義及野獸派馬蒂斯、畢加索、克裡莫特等抽象派展示岀具象和抽象代鮮明對比。
而中國畫最早也是以書畫同源的抽象逐漸分體成六體書的書法和繪畫的描摩走向具像。直至宋元以後趙家崇畫,宮廷畫生致力創作繁榮昌盛一世。畫逐分寫意和工筆二法,亦即穪之為抽象和具象吧!
可見“抽象”與“具象”只適用於人為的藝術品,不宜於客觀的生來自帶的藝術品(如雨花石)!
▲詩象,詩有何象?曰:詩言志,志在遠方。盪胸生層雲,一攬衆山小——此氣象萬千也;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此氣象悲涼也;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此氣象情景交融也!
詩象不在詩,在詩之外也!
【言歸正題】——雨花石的意象之美!
寫文章的樂趣在於騎著毛驅沿著古人山道上經過九曲十八彎終於到了清水灣。飲滋充飢,回腹新補。
雨花石之“形色質紋意”審美五要素都有其道。今析“意”字,意要伸展在“象”字上。唯圖有象,方能生意。
雨花石孕於大地之母,飲蒼天之甘露,經浴火之涅槃,墜萬象之金庫。其來已成圖,其圖已生象。
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坦蕩蕩返回有自由。
太象人共仰,
意象我獨情。
雨花石中意象之美拾萃
繪畫作品的圖象是因人作主觀思維而代筆完成的“表象”。
故有“具象”和“抽象”之分。
雨花石的圖象是先天生成的客觀在的“表象”,無需人為加以“改造”的。
故雨花石不承認以具象和“抽象”的動詞。
對雨花石的圖象審美有一種特別的共識:象形、真象、太象、象極了!——這枚美石無疑舉世共鳴。
雨花石的成象定義需要人在主觀上敬畏大自然造化的客觀存在:
①形象(或象形);
②似象;
③意象。
形象——春江潮水連海平;
似象——平沙落雁有歸處;
意象——高山流水遇知音。
(2023.11.27下元節初稿於三境樓養疴)